资讯

新浪教育丨90后青年钢琴家谢怡晨:音乐与人生 皆是一场尽情的体验

发布时间:2020-06-15浏览:2113次 标签:

谈及钢琴演奏家,我们所能遇见的最多评价,无外乎技艺精湛、灵感通达,以及诸如此类的赞誉。然而,对于谢怡晨,这位九零后的青年钢琴家,如此评价难免有些黯淡。相比她的才华与琴艺,更引人注目的,是她在这个年龄中所展现的不可多得的深刻与智慧,以及更加难得的如孩童般的明媚与率真。一路走来,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音乐还是生活,从未见她违背自己的性格与初衷,也因此事事皆能付诸全部的热情与专注。

 

忠诚于己,方得极致的努力与体验。无意间,已然高峰。

 

 

 

 

唯有长情与天真,才舍得低头躬身

 

谢怡晨出生于音乐世家,七岁开始学习钢琴,从小展示出傲人的音乐才能。翻看她的求学履历,成绩斐然。200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代表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参加“小金钟”长江杯钢琴比赛,荣获铜奖;2013年获中国音乐学院奖学金中最高荣誉“谭小薇奖学金”,同年免试被保送为研究生。2016年谢怡晨研究生毕业,遂创办了自己的公益微课堂品牌“Each art”,同年被百度百科、搜狗百科等收录为青年钢琴家词条,正式拥有自己的百科名片;201911月,谢怡晨参加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中国区的招生考试,现场获得了Artist diploma录取通知书,而每年能在英皇拿到这一文凭的考生,所有专业加在一起不过个位数。

 

回忆起“小金钟”比赛,谢怡晨笑称是一场意外的惊喜。2012年,谢怡晨正值大三,一同参赛的还有九大音乐院校选送的各个优秀的代表学子,许多是硕士在读,其中好几位早已是业内备受关注的佼佼者,斩获了国内外许多赛事的大奖。而最终仅有六名选手够入围决赛。谢怡晨自嘲道:“大家都太优秀了,从一开始我就认为自己完全没有可能进入决赛。所以我没有特意准备决赛时需要演奏的协奏曲,甚至没有准备决赛时需要穿的礼服。当我听到决赛名单里有自己名字时,完全不敢相信。同时,我马上想到的是,糟了,我该穿什么。”

 

只是,有多少收获真的只属意外呢?

 

如果不是因为长时间刻苦努力而至学业异常出色,想必学校不会选送一名大三的学生参赛;如果不是对音乐对自己都有足够的真诚与尊重,必然很难做到明明比赛前就认定不能进入决赛,还能够以平静而不随意的态度准备和完成决赛的演奏。

 

学习钢琴是一件很不轻松的事情,长时间不知疲倦、不间断地反复练习,是比天赋更加重要的关键,它贯穿于从学琴者到钢琴家的成长过程,乃至一位钢琴家的整个艺术生涯。谢怡晨坦言道:“学琴的经历, 我品尝到的百分之九十都是痛苦。如果不是内心对钢琴对音乐有着狂热地执着与喜爱,我一定无法克服这么多的孤独与泪水, 一定无法承受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高强度的甚至有些枯燥的练习。“

 

 

 

 

“当我把我的努力,和我日积月累的理解和感受,准确、完整而又充满灵感地体现在舞台上的时候,我所体验到的,是超越一切的快乐与满足。我迷恋此时的掌声与鲜花,也珍惜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焦虑和不完美。这才是圆满的体验。百分之九十的痛苦,加之百分之十的快乐,是钢琴带给我的百分百的幸福!”

 

谢怡晨认为,在钢琴学习中对她影响最大的人是导师傅红:“老师对艺术的执着与专注,是给予我的最大宝藏。她让我明白,音乐必须是纯粹的,不参杂任何杂质。你的真诚与勤奋,终将会在音乐中呈现,你的虚情假意和懒惰,一样会出现在你的作品中。”

 

或许,唯有长情与天真,也才舍得低头躬身;唯有心无旁骛的因上努力,也才更容易得遇意外之喜。

 

 

 

 

觅得良师,可见日光

优秀的钢琴演奏家未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谢怡晨却两者兼具。她从学生时期就开始独立授课,教学相长;现如今,未及而立却已 ‘桃李“天下。她的许多学生考入了国内外知名的音乐学府,如美国波士顿音乐学院、德国曼海姆音乐学院、丹麦皇家音乐学院,以及国内的天津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等等。同时,每年还有大量的学生在国内、国际的专业比赛中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

 

钢琴演奏带给谢怡晨的是向内、于己的喜悦和幸福,而钢琴教师这个角色,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则让她的艺术理想和热情得到更具价值的延伸和体现。

 

艺术学习,入手和眼界是关键。入手即启蒙,为源;眼界是思维和审美,求远。因此,一对一的钢琴教学,教师面向习琴者做日积月累的思维传递,产生的是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现在获得了什么成绩,而是决定未来能到达怎样的高度。一位钢琴教师,自己是什么样的品质和理念,传递给学生的就是什么样的态度和格局。傅红老师对音乐的专注与纯粹,谢怡晨得以传承,如今也是她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精神和理念。

 

谢怡晨说:“我非常喜欢给孩子们上课,每当课堂上看到他们的眼神里对音乐有了更强烈的喜爱和渴望,我都会特别感动、特别骄傲。我认为这才是艺术学习原本应有的样子。孩子们只有首先感受到艺术之美、之愉悦,才有动力去思考和克服那些阻碍美与愉悦的技术难题。”

 

谈及现下国内钢琴教育现状,谢怡晨感慨道,学琴的孩子很多,但是真正“学音乐”的孩子很少。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有必要去思考一个问题,孩子学琴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习乐器、学习艺术。“

 

 

 

谢怡晨认为:“学习音乐的作用要与可见可数的名利和物质区分开来。音乐不是生活的点缀,也不是说简单的我会弹个曲子、我考了级,或者我有了一个在社会活动中用以彰显的资本。艺术教育的根本是美的教育,帮助培养幸福力和建立完善人格。

 

“艺术学习,离不开持之以恒的专注练习。练习的过程,不断辨别声响的品质、不断感受旋律的情绪,不断精进自己的技术以得到最好的呈现,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觉察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当这样的训练量变为一种思维惯性,我们会比旁人更加容易看得见花开、听得见虫鸣,进而再有质变,我们的内心便可长存幸福与美好。如果我们能用这样的美好去观照万物,观照自我,那么,再是纷扰繁杂的世界,我亦无忧!”

 

谢怡晨表示:“如果没有百分之两百的热爱,我并不希望我的学生把钢琴作为职业。但是,我希望他们永远都不要放弃钢琴的学习。艺道的专精,会和我们的生命连为一体,是我们幸福感更稳定的源头。问及如何才能学好钢琴,谢怡晨指出需要特别关注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要特别重视感知力的培养,感知力如果缺失,会严重阻碍表现力的提升。谢怡晨认为:“一切技术都是为了声音,一切表现都是为了情感。在钢琴的学习中,感知力是解决一切技术问题的根本和目标,需要先于表现力而存在。比如,我们一直说要有好的触键,首先就要认识到正确的触键是什么样的声音,指尖又应该是什么样的感受,当我们的耳朵和身体都有了敏锐的感知,练习中就比较容易有分辨。

 

感知力同样也是谢怡晨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每一堂课,都是她带着学生反复感受的过程,感受音色、感受音高、感受指触、感受旋律、感受和声层次、感受作品情绪,等等。有学生这样评价谢怡晨的教学:“上谢老师的课,总是会有很多触动。谢老师引导我们去感受钢琴和音乐的同时,她也在努力感受着我们 。她总是愿意很主动地走进我们心里,总是愿意和我们一起从我们的起点出发,所以我们也很愿意跟着她去感受她希望我们感受到的一切。”

 

可见,成功的教学,不仅需要完备的教学理念,还需要师生之间的能量得以真正的流动。

 

第二方面,是要注意音乐之外其他知识的丰富和积累。谢怡晨说,“音乐学习,不能只关注音乐,需要有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作为基础,甚至包括生活的体验。所有的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作品,去成为我们进行作品的二度创作时灵感的来源。“由此联想到傅雷先生对傅聪的教育:“艺术教育只是傅聪全面教育的一部分”。到十四岁为止,傅聪花在文史和别的学科上的时间,要比钢琴多很多,即便后来到了国外,傅雷先生也一直鼓励他阅读和思考中国文学作品。他对于肖邦作品格调的准备把握,以及他作品中浓厚的哲学气息,或许正是来源于此。

 

第三方面,是要注意思维和秩序的刻意养成。谢怡晨反复强调:“艺术的学习是关于秩序的,钢琴演奏不仅需要火热的内心,更需要冷静的头脑。古典音乐,所有真挚情感的表达,都建立在严格的秩序中,乐器的学习,也都需要遵循非常苛刻的规矩。合乎秩序,在秩序中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才能超越秩序,并到达理想的审美高度。“ 如同我们在生活、社会中,乃至天地间,学会释放天然,而又不逆规则,才是获得圆满的途径。

 

同时,谢怡晨在教学中一直提醒学生要有准备有思考地进入练习。“练习开始之前,要提前想好技术要求,要提前预见好的声音、提前观察旋律的走向,在身体语言上,从双腿到丹田到肩膀到手臂再到手指,都要提前调整到积极而舒适的状态。做好这一切准备,带着思考,才能进入音乐。”学习一部作品之前也是如此,拿到乐谱,谢怡晨要求学生必须先了解作品的体裁、分析作品的调性,对整部作品的音乐形象有初步的了解,而后才引导他们洞察每一个音符与标记的气息与回味,鼓励他们耐着性子,一点一点练习和感知,一点一点去寻求最真实、最生动的内在表达。

 

以上,不也正是我们的生活应该有的态度和节奏么?对未来有准备与思考,有提前的布局规划,才能在现下得以安然。自然而不随意,发乎于心而有所敬畏。戒急躁,时时珍重,生命里的每一个音符都用心表达出最美的状态。

 

如此,懂了音乐,也就懂了生活。

从而,觅得良师,便可照见日光。

 

 

 

艺之所趋,无远弗届

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每个礼拜都有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学琴者慕名赴京求教。成为谢怡晨的学生无疑是值得庆幸的。可是,全国的琴童,数以百万计,又有多少孩子能遇见好的老师,得到正确的指引呢?谢怡晨说:“大多数琴童的家长都不懂音乐,也不清楚正确的学琴思路应该是什么,因此在寻找机构和老师的时候就会比较盲目,很容易被一些考级和没有含金量的比赛成绩迷惑,孩子也很容易在学琴的时候陷入迷途。很有可能本来希望通过学琴培养自由和高贵,最后反而走向了急功近利。我真心希望,所有的家长在送孩子学琴之前都能对钢琴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我更希望所有从事在一线教学工作上的老师们,都能够真正专注于音乐本身,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不断精进,给到孩子和家长更多正确的引导。”

 

基于这个初心,谢怡晨近年一直不遗余力致力于钢琴教师的培训工作。她的公益微课堂品牌Each art”从2016年创立初期,就同步开启了线上课堂,20189月开始,“Each art”多次赴山西开展精英钢琴教师线下训练营,反响极为热烈,而后正式成立谢怡晨钢琴教学示范基地;2018年十月,谢怡晨受聘于中央音乐学院,受“央音”委派,作为全国音乐教师种子人才培养计划讲师,在北京、甘肃、四川、江苏、河南、山东等地开展教师培训计划;同年六月,她又受聘于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北大学等高校担任钢琴专业特聘导师,定期赴山西开展音乐演出及教学交流活动;2020年,谢怡晨接受美国联邦音乐教育体系总部官方委派,作为中国区讲师代表,开展线上师资培训,传播美国联邦音乐体系。

 

谢怡晨说:“我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孩子都可以懂得音乐的意义,去享受到音乐给予他们的快乐和美好。我一个人的能量终究是有限的,但是参加培训的这些教师们面对的是无数的琴童和家长。我会毫无保留地把我的教学理念传递给他们,我也很感谢他们可以和我一起努力!”

 

不仅于此,谢怡晨还积极参与了在她看来真正有意义的钢琴艺术推广活动。比如,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受邀担任葡萄牙SANTA CECILIA 国际钢琴赛事中国区秘书长;2019年受邀担任美国联邦钢琴公开赛亚太区评委等等。而独具里程碑意义的,是20206月,谢怡晨与英国华裔钢琴家李根一起,创立了世界音乐家联盟,致力于为更多的古典音乐学习者提供世界上最专业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至此,短短几年,竟已然是硕果累累,异彩纷呈。

 

许多人用“成功”来形容谢怡晨。对此,谢怡晨说:“我并没有太多的去思考‘成功’这个词。事实上我并不愿意被贴上一些诸如此类的标签,因为它太容易让我们在潜意识里看到一个设定好的‘应该如何’的模式,以至于在做一些决定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不大容易听到我们自己的声音。我比较任性,我只愿意心无旁骛地做好我内心渴望的每一件事情。”

 

这样的任性,其实是一种智慧通达的人生态度。不为虚名所累,只享受丰盈尽兴的路途,无需世故,却悄然登峰造极。

 

谢怡晨的生活中有许多美好。她迷恋阅读,偏爱心理学和哲学相关的书籍,喜欢旅行,还喜欢芳香艺术·······这些美妙的文字和大自然的气息,让她感受到了最真实最纯粹的快乐!

 

谢怡晨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是马丁·布伯的心理学著作《我与你》。“武志红先生为这本书的引进版作导引时提到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所谓的爱,就是带着婴儿般丰沛的感知,全神贯注地去回应’。我更加感动的是他在引言一开篇就提到的鲁米的一句诗:‘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行’。”

 

这里的“生而有翼”,指的是人类一出生就天然拥有的感知外界和自我的能力,以及不因目的和功利对外界和自我作出回应的心性。如同婴儿,伤心的哭,开心的笑。匍匐前行,指的是被切断感觉,拿不出真实的自己,也找不见真实的世界,在黑暗的世界里轮回的一种生命状态。

 

“我很庆幸音乐能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陪伴,她帮助我于不经意间长存了一份这样的觉知。我所有的爱,都来源于此。我至始至终都在用尽全力、全心去感受和回应我相遇的一切。对我而言,音乐和生活,都是一场尽情的体验。”

 

 

 


扫描钢琴书二维码,获取更多干货爆料与服务。

部分文章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2025春夏演出季,深圳音乐厅
台湖舞美艺术中心

一周热门文章

最新招聘

最新入库品牌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账号:
钢琴书

公众号二维码